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2日 20:41 | 进入体育论坛 | 来源:CNTV
2012年8月22日,由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体育频道联合主办的“中央电视台2012年伦敦奥运报道主持评论”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罗明,副总编辑李挺出席并讲话。著名体育评论员沙桐在总结时表示,伦敦奥运会是中央电视台境外报道奥运会规模最大一次,对比赛的热情、对观众的负责,提前明确任务,做针对性准备,是成功报道的关键。以下是沙桐的发言实录: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支年轻、可爱、充满朝气的队伍,在我对面后排就坐的我的同事,前排都是代表。我们隶属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现有人员49名,尽管是科级单位,对于体育频道来说是举足轻重的部门,因为体育频道所有声音都是从这个组里发出来,这次伦敦奥运会正因为前后方密切配合,才有了完美奥运会转播。一共有9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加入转播团队,前方组织35人转播队伍。
童可欣、刘建宏、本人、梁毅苗总串联,前方“坐台”时间超过15小时。作为访谈主持人,张斌奥运会期间制作风云会45期,采访运动员、教练员、嘉宾人数达到97人,短短十几天当中完成。另外还奥运会开闭幕式搭档做解说。五名播音员,宁辛、魏晓楠、柴华北、郭杰,所有播出制作、配音工作,奥运会舞台,运动员是当仁不让的主题,现场解说、评论至关重要的环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关心、直接指导之下,这次转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不光领导、观众、媒体同行。
奥运会7月25日女足小组赛,英国对新西兰,全部赛事,中央电视台一套、五套前方直播录播317场比赛,覆盖了所有的金牌比赛项目。其中除了16场,体育频道邀请孙正平、金宝成老师。301场比赛都是播音组派到前方13评论员和9位评论嘉宾共同完成,请允许我在今天研讨会上夸一夸我们这支队伍。对比赛的热情、对观众的负责。伦敦奥运会是中央电视台境外报道奥运会规模最大一次,所以任务很重,对于播音组来说给予了更大的一些压力。
和以往相比,这次伦敦奥运会现场评论席和以往大大增加,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举重射击射箭、赛艇12个比赛场馆有现场评论席,全部完成310场转播,202场在评论席完成。在现场评论,现场感非常强烈,非常有优势,但是给我们带来的不好地方、困难地方不言而喻,很多评论席距离我们工作地方IBC非常远。
赛艇解说单程两个小时以上,排球、羽毛球单程一小时15分钟,伦敦交通和北京相比差太远,赛场评论员奔波在路上时间多达3到5个小时,尽管很多比赛都是从9点开始到晚上24点结束,但是尽管这么辛劳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播出的状态和激情,在电视屏幕上,大家已经看到了他们对于观众的这种尊重,对于所转播项目的那种尊重。
还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这次报道之所以取得成绩,提前明确任务,做针对性准备。
奥运会期间除了交通不便少数困难之外,整个评论员和嘉宾团队都能够相对自如应付每场转播,源于我们之前的精心准备,有经验的大型赛事报道知道,赛事一旦开始,没有时间针对第二天比赛做更多的准备了,除了突发情况,综合运动会的转播、评论,主要依靠赛前一些积累,这次评论员、嘉宾工作都是做在前面,这一点特别感谢领导很早之前确定了去前方的名单,明确任务。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已经把前往伦敦奥运会报道的评论员人员配置基本已经定下来,这就能够让我们在之后有非常充裕的时间,完成针对每个人所有承担的项目做进一步准备,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在转播当中,转播安排也是坚决杜绝大而全,大力提倡少而精,奥运会前五个月已经准备好,每个评论员承担自己擅长解说任务,我们有串办,搞奥运会每日编排串联,非常辛苦。一批一批串联单出来之后,模拟奥运会工作期间安排,模拟赛前编排模拟岗位。
奥运会开始之前两三个月,评论员基本知道了奥运会比赛期间,每天大约要干什么,我所转播比赛哪一场,甚至谁对谁可以出来,基于小组赛、预赛阶段这些场次。小组赛出来A1对B2,C3对D4明确了,谁对谁没有明确,这和以往相比已经有非常大改善。经过我们合理编排,13评论员多数承担1到2个项目作为主项,避免大而全项目设置。
2008年奥运会,一个评论员涉及七八项是家常便饭,2004年多达11个大项,这次涉及3到5项,一届奥运会转播一个大项,乒乓球、羽毛球。
加强培训,明确创作方向。除了突出专项之外,为了提高中央电视台直播评论整体水平,按照领导要求,明确分享之后,播音组鼓励主持人、评论员到一线采访,同时举行各种形式培训和研讨,为了对各自所负责项目奥运会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在领导安排之下,对于我们没有转播一些赛事,尤其是奥运会的资格赛、热身赛,都是鼓励主持人、评论员前去采访观战,并给予时间、资金支持,而且现在看来这种投入物超所值,不仅物有所值。培训以专家讲座交流形式进行,马国力奥运匹克与体育电视,颜强英国体育文化,师旭平好报道观察入围。六个专题讲座,最重要、最直接指导意义,是李挺副总编辑奥运会前做动员讲话,胡台动员工作做出指示,李总做具体部署、要求,也是培训计划当中最重要一项。
之前李总和播音组反复数次谈话当中提到一个词就是“原创”,体育评论核心应该是原创,持权转播商播出的电视信号,观众看到电视信号基本上是一样的,除了BBC、NBC有自己的单边摄像机之外,其余绝大多数看到的是一样的,但是大家听到是不同声音的解说,这给各位评论员提供非常广阔的平台,担负国家媒体奥运责任的同时,这也是一个个人魅力展示的舞台,给大家指出非常明确的一个发展方向,既有方向,但又没有很严格的条条框框,所以大家在转播过程当中个人魅力的展示就会更加自如一些。除了专家讲座之外,2011年坚持各项专项培训,中国足协足球培训,裁判法培训,传媒大学播音系播音主持老师进行一些创作播音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其实正如领导所要求,充分准备,是工作成功关键,为了做到这一点,评论员团队深入一线,获得大量一手信息,利用这种信息,准确分析比赛走向,定好基调,做好预案。奥运会期间,大家看到很多看上去是突发事件,之所以能够应对自如,在评论团队意料之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刘翔,北京时间8月7日那场比赛,评论嘉宾、评论员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在上下沟通顺畅、信息传达及时的基础上,杨健做了预案,考虑到比赛四种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打好了腹稿,做好充分准备,才有8月8日那天打动全国观众哽咽的现场评论。
北京奥运会取得一点点成绩,真的不奇怪,这么多年,我们这支队伍一直在努力,一刻没有停歇过,经历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洗礼之后,我们这支队伍从青涩走向成熟,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支队伍展现出成熟、不失激情的一面。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7.5岁,准确地说是37.48岁。四年之后的里约,我们还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敬请各位期待,而且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