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9日 11:03 | 进入体育论坛 | 来源:晶报
奥运营销,耐克在泰晤士河桥头,为其他品牌树立了又一个榜样。
到伦敦看奥运会,一天渡泰晤士河,在桥头一座圆拱大型建筑上,我看到一系列赞美运动伟大(greatness)的图文。
这是继4年前刘翔退赛后,相当精彩的一组文案,这也是非常精准到位的一次营销行为。文字图片,没有“奥林匹克”、“伦敦”等等敏感词语,因为耐克不是官方伙伴或者赞助商供应商,但是这样的传播推广,天时地利都选择得恰如其分,人和自然也能生成。
回到北京第一天,我坐进央视二套演播室,参与《财智奥运》的节目讨论,话题之一就是围绕奥运市场开发与赞助的埋伏营销。就在节目插播广告期间,响起一个女孩的画外音,屏幕上出现了惊涛骇浪和风平水静中、这个女孩驾驭着帆船的画面——这是刚刚在激光镭迪尔级中夺冠的徐莉佳!这是宝马提前录制好的一款广告,跟此前雷声击剑夺冠一样。那一瞬间,我和主持人光头兄王凯都被镇住了,因为我们节目的话题就是埋伏营销,这一瞬间插播的广告,正是妙到毫巅的一次埋伏营销。
宝马是伦敦2012的合作伙伴,雷声、徐莉佳之外,还有一款刘翔的广告雪藏着。宝马的埋伏,做得十分到位,符合市场营销的1:3配比原则,取得奥运赞助商合法地位之外,还有更高的市场推广费用,拿来签下这些具备瞬间高关注价值的运动员,并且在主流媒体上购买到最精准的广告投放时间,于是让自身的品牌宣传推广令人印象深刻,收到突出效果。
赞助商与非赞助商,在奥运期间,都有着极大的营销空间。奥运会市场开发领域中的官方身份,未必就是独一无二的法宝。获取到官方身份,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以千万美元计,但是充分利用好这些权益,需要像宝马这样早早入手,埋下各种伏笔,然后在最夺目瞬间绽放。没有官方身份,而且在国际奥委会对各种非官方身份品牌的埋伏营销、狙击营销戒备森严的时节,也未必事不可为,从不争取各种官方赞助身份的耐克,已经成为了这种打游击战的大师品牌。
关于奥运赞助的一个话题,是非官方身份能否参与奥运营销、奥运期间非官方品牌的狙击营销,是否违背了商业道德?从国际奥委会的角度来说,不花钱来吃午餐的,当然都是恶客,然而奥运营销是否就必须对国际奥委会支付账单?奥运会乃至奥林匹克,难道就是国际奥委会的私产?
国际奥委会不会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只会利用惯性存在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但是对非官方品牌来说,奥运营销,对所有人都是机会,只要在手段和战术上做到不违反市场原则、不触及国际奥委会的底线,奥运营销大有可为。对于不愿意承担TOP计划巨额成本的中国企业而言,更应该主动出击,寻找奥运和世界杯这样超大规模集会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国际知名度。
此前成都市在伦敦做的两波城市形象推广,有些新意。在确定了熊猫为城市形象后,6月女王钻石加冕庆典期间,伦敦出现了50辆塑造成熊猫形象的出租车,憨态可爱。7月4日,108只熊猫吉祥物出现在特拉法加广场,因为这一天是“熊猫保护日”,这一举动果然吸引了众多国际媒体的关注,创意和执行到位,效果自然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