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于嘉:中国篮球缺乏体系 输得明白才能缔造伟大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8日 10:26 | 进入体育论坛 | 来源:于嘉个人博客

channelId 1 1 1

于嘉:中国篮球缺乏体系 输得明白才能缔造伟大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8日 10:26 | 进入体育论坛 | 来源:于嘉个人博客

      

    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刚刚回到住处,美国摧枯拉朽大胜艺术流阿根廷,吉诺比利和斯科拉的无助和杜兰特少年不知愁的单节5个三分球还在脑海里,脑子木木的,还在想这十天里男篮的比赛,我其实一点都不想说“男篮被打回原形”之类的话,对于以王治郅为首的球员们即将离开国家队的舞台,用一场惨败来送别,真的是很残酷。

    更衣室里见到大郅,左膝上硕大的冰袋很是显眼,看见我苦笑了一下儿,突然想起什么了似的,惊讶地挑起眉毛说:“你看见了吗?我竟然能扣个篮儿,我都不知道我怎么扣的啊。”我现在仍然记得,那个溜底线接左手扣篮让解说席上的我和姚明快要跳起来了,这不就是那个可以用蝴蝶穿花般的脚步戏耍对手的追风少年吗?可惜事实告诉我们,那样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1996年当19岁的王治郅跟随着一群成名前辈前往亚特兰大时,很难想象自己会成为中国男篮划时代的人物,老实说,那时候他在得分上帮不了球队太多,但他灵活的移动和积极的状态恰好可以成为单涛和巴特尔这种力量型中锋的理想补充,而在那之后,亚洲第一中锋的声名不胫而走,大郅的路就这么一步一步地铺下去,有过登峰造极之时,比如NBA亚洲第一人,比如一次次的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但总会峰回路转,变个模样,“不归事件”的亲历者,现在大多退出一线多年,再回忆起来都替大郅感到不值,说不上是谁欠谁,但总觉得王治郅不应该就这么被抛弃了五年。大郅开始还会叹口气,可后来谁再提起,他总是会笑笑说:“人嘛,不都这样吗?顺的时候,你就想想那些你不顺的时候;不顺的时候呢,你就想想那些你顺心的时候,一切就都和谐了。”

    2008年北京奥运打西班牙,尤纳斯关键时刻把他换下来,他面沉似水,还是一句话都没说在旁边坐着;2009年兵败津门,偌大的赛场就剩大郅一个人来回奔跑,被伊朗拖得直喘粗气也没停下;2010年亚运抢了那最后的前场篮板补篮得分,金牌加身顶礼膜拜,应该是人生的极致了,如果那时淡出,风光无限。但王治郅偏偏要开始他的第四次奥运旅程(本来该是第五次),每次训练之后都会让训练师协助放松恢复的他,就像一台开得超过了里程数的老车,面临更新换代之时,有的车里留着半箱油,可以轻轻松松地开回场里,甚至途中兜兜风;而有的车里已经无油可寻,全凭机械和轴承的摩擦来带动齿轮皮带,自然归途痛苦,我想说,王治郅现在就是这台老车,而中国男篮所需要的态度,就是他常说的那句口头禅:“顺的时候,你就想想那些你不顺的时候;不顺的时候呢,你就想想那些你顺心的时候,一切就都和谐了。”

    我们面前的中国篮球,是不是也应该这么想想?

    当初姚明在的时候,我们都期待着中国篮球的突破,我们会拼命地去想如何为姚明配置其他球员,而忽视了其他运动员的能动性,忽视了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的状态。作为舆论制造者,我们一再提及中国的“姚核心”体系,似乎为“姚核心”搭配了理想的体系就可以成为世界强队了,但事实上,真正的世界强队是不可能只有一个超强核心的,真正的世界强队是基于一套非常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庞大的从事运动人口(其中包括运动服务人口)-良好的选拔机制(足够多足够细的分年龄运动队以及及时合理地分配提拔)-方向明确的运营部门(其中包含但不限于管理部门),很抱歉的是,现在提出来的时候才发现我们都是缺乏的。

    从事运动的人口并不算多,这与CCTV转播NBA和CBA庞大的收视率无关,尽管你能够看见听见的是中国某个城市有多少块篮球场,哪个场地又有多少孩子在打篮球,但这无法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沉重的生活节奏相提并论。篮球乃至体育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生活的附属品,而绝非必需品。介于此,教体脱节现象的严重程度尤甚,体工队和体校卑微而自负地存在于校园体育之外,发现优秀苗子就改变他们或她们的年龄来延长其运动寿命,唯一的回报就是超龄比赛所获得的廉价荣耀,以及微薄的生活所需。但在这样的近乎垄断的体制下,想要出人头地的道路只有这一条,也就没有所谓良好的选拔机制,官本位制度和利益至上大行其道,既然这一切都不存在,那么怎么可能在一家独大的基础上有方向明确的运营部门和管理部门存在呢?

    于是在那样的时候,前八和出线成了挡箭牌和障眼法,姚明庞大的身躯担当了遮盖物,让太多人看不到这后面诸多的不和谐,所以无法去想象真有一天从浮华的掌声欢呼包围中抽身而出,在低谷中从头再来究竟会是什么滋味。到了今天,有人悲戚有人骂,其实这样的成绩20年前就有,那么把时光倒转20年,看看20年前我们同样在小组赛中一场没赢的状况吧。

    那时的小组赛对手有强大的立陶宛和波多黎各,以及独联体、澳大利亚和委内瑞拉,尽管有排位赛,但最后一场中国仍然以3分惜败委内瑞拉,最终垫底。那个时候媒体信息不够发达,比赛又是在巴塞罗那进行,观众也就难以及时知晓比赛过程和结果。男篮的舆论压力无法与现在相比,但在我看来,与奥运会以及之后中国篮球相关的两件事可以作为今日可借鉴的注脚:一、阿的江、孙军、胡卫东、吴庆龙这批相对缺乏国际大赛经验的年轻人被带到了奥运会上,在确认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的形势下锻炼新人是中国篮球在1994年收获突破的前提,蒋兴权和宫鲁鸣两位指导给予了新人充分的历练空间;而这突破和中国体育需要引入市场化的大背景相契合,催生了第二件事,那就是职业联赛的诞生和发展。

    职业联赛让更多运动员享受了物质极大丰富的状态,也让更多商业发展模式找到了植根于此的理由和契机。但很现实的问题同样放在那里:大环境发展了,经济发展了,基础谁来保证?中国篮球发展职业化后所遭遇的瓶颈,就是和经济利益的获得相距较远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而这个问题,抱歉地说,中国篮球进入职业化的任何时期,都没有解决。

    所以到现在出现了很尴尬的现实:邓华德作为一个外来客,在本身战术素养和理念并没有达到足够高的高度前提下,成为了中国男篮的主教练,2010年他所做的一件大事是调动起了所有球员的积极性,他似乎很快了解所有球员的特点,尽管这是由于姚明一个个地告知。但不可否认的是,邓华德让绝大多数人都坚信自己会是后姚明时代球队不可或缺的人物,这也是2010年球队最具气势的原因。但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后备力量无法跟上,也就导致老队员无人可替,而人才流动本就是中国篮球最大的桎梏。在这样的形势下,球员主观能动性无法持续,高强度对抗无法持续,甚至正常的训练无法持续,也就再难提保持状态的事情了。像我的一位同行所言,每个队都配了体能师和营养师,但问题在于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还是只是摆设?这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绝非鼓励精神那么简单。卧推重量和核心力量就像1+1=2那么简单,问题是:不做就永远都是零。中国篮球当年三大法宝,紧逼、快攻和急停跳投,几乎已经丧失殆尽,转为对手扼制我们的有力武器。对抗西班牙、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和英国,掩护时机和成功率的高低与这有关,动作变形与这有关,提前疲劳与这有关,最终的态度与这也有关。义和团运动初期风风火火,众人皆信大师兄符咒之灵验,但洋人重机枪扫射发现自己绝非刀枪不入而会死伤无数,才发现大师兄自己也难逃厄运。中国男篮所体现出的,其实正是中国篮球这些年遗忘的、抛弃的甚至无视的状态,只责怪运动员,有失偏颇。

    既然如此,不妨让我们向前看,中国仍然最具备出现出色篮球人才的几率,地广人多是不争的事实,而无论在NBA的影响还是CBA的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走向篮球场,以真正的年龄段划分组别多去组织有效训练或者比赛,是全民健身管理者的当务之急;而对于联赛和大局管理者而言,国家队方面不怕输,乐于和强队交流,打货真价实的对抗赛提高水平;对于运动员个体而言,增加人才流动,敢于让更多球员到高水平联赛去历练(包括但不限于NBA),对于国内现行体制的改变方面,加大联赛发展力度的同时,让体育回归校园则更是重中之重。如果真的觉得取消体工队青训体制困难,可以加速推进教体结合的进程,不能完全回归,但也千万不要完全剥离。一批批优秀年轻人的成长,如果能够有体制的真正良性培养,中国篮球肯定大有希望。年轻可以经历失败和挫折,但如果想要缔造伟大,就别怕输,关键是要输的明明白白。

    送别王治郅、刘炜、朱芳雨甚至王仕鹏,期待易建联、周鹏、丁锦辉、易立、陈江华再进一步,而未来还有王哲林、郭艾伦、朱彦西、翟晓川、李慕豪、贺天举、睢冉、高尚……(为避免凑字数之嫌用省略号代替),每个人都在期待属于自己的机遇。2002年姚明选秀后第一次世界大赛,输了个一塌糊涂;我刚刚入行,后方解说世锦赛和现场解说亚运会后,流着眼泪在釜山海边跑步,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看得到中国篮球的希望;但这次除了对老队员不舍的眼泪,我没有任何的绝望,为了中国篮球,每个爱它的人都应该做些什么,为了它的年轻人,为了它的未来和希望。

    结束对英国一战后,我十三岁的外甥陈锦芃听着我让大家见笑的哽咽解说,在微博上@我一句马丁-路德-金说过的话: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放弃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

    谢谢你,年轻人。

32项
  • 5+奥运下午茶 奥运日记 奥运风云会 全景风云会 伦敦行动 张斌话规则